我國紅樹林半世紀來喪失73%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通訊員 董永春 湛江報道

  它素有“海岸衛(wèi)士”之稱,300米的深度就可以抵御任何風力的海浪,它同時還是眾多鳥類、海洋生物養(yǎng)育后代的樂園,以及凈化空氣的有效固碳器。

  它就是人們常說的紅樹林,令人擔憂的是,這道婀娜多姿的綠色長城正遭遇生存危機。

  近日在北京通過驗收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顯示,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我國紅樹林面積喪失73%,由55萬公頃減至15萬公頃。

  廣東雖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將大部分紅樹林劃入自然保護區(qū),并從2000年開始紅樹林數(shù)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但與上世紀50年代的鼎盛期相比仍然少一半。而據(jù)專家預測,由于人類活動加上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逐漸加劇,大概到2030年,因為海平面上升,紅樹林將直面潮汐浸淹的威脅。保護工作剛剛起步的紅樹林,又將遭受另一次嚴峻考驗。

  帶著對紅樹林的好奇和向往,近日南方日報記者隨“氣候變化中國行走進廣東”科普考察團走進了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切身感受紅樹林的強大,探尋氣候變化背景下紅樹林生存現(xiàn)狀和保護的困惑。

  27公里海岸衛(wèi)士形成獨特生態(tài)群落

  潮水退后,廉江北部灣東北部的岸邊露出一片綠色的半島,這就是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敏捷的白鷺不時從綠島上飛過。

  記者沿著用輪胎和水泥墊起的簡單游徑走進紅樹林,15科24種植物組成的紅樹林群落長達27公里,在濕潤的泥土和空氣中,仿如進入了一片低矮的熱帶原始森林。

  也許有人感到好奇,紅樹林為什么不是紅色的?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qū)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的陳粵超告訴記者,紅樹林繁茂翠綠,卻被稱作“紅樹林”,是因為紅樹科植物體內含有大量“單寧”,它的樹干遇到氧氣會變成紅色,它的樹皮提煉出的“單寧”還被用做紅色染料,“紅樹”之名由此而來。

  紅樹林里泥濘的沼澤上到處是小洞。陳粵超解釋道,“這都是螃蟹鉆出的洞,紅樹林沼澤的土壤多為淺海沉積、潮汐及河流搬運的堆積物在紅樹林生長作用下逐漸發(fā)育形成的鹽漬沼澤土,十分肥沃,是很多生物的理想家園?!彼厥獾南痰化B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139種魚類、130種貝類、194種鳥類和133種昆蟲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場所。

  除此之外,紅樹林還能固定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起著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是具有高碳匯能力的碳庫。

  不過對于廣東沿海地區(qū)來說,紅樹林最大的意義在于防風防潮減災。紅樹林那膝狀根、支狀根、筍狀根、板狀根等多樣而發(fā)達的根系,就是它們支撐軀干,抵抗風浪的生存法寶。

  “還記得2004年的大海嘯導致了近30萬人罹難,但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省沿海一帶的村民卻很幸運地躲過了海嘯的襲擊,不是因為這些村民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而是這一帶生長著一片片生命力極強的紅樹林?!闭拷t樹林保護區(qū)管理局許方宏介紹道,紅樹林素有“海岸衛(wèi)士”之稱,通過消浪、緩流、促淤、固土等功能在海岸形成第一道天然屏障,尤其在防御臺風、海嘯等極端天氣災害方面作用巨大。有數(shù)據(jù)顯示,紅樹林帶寬度100米,高度4—6米,消浪效果可達80%以上。

  前湛江氣象局局長李劍兵表示,“紅樹林、防風林和堤壩構成了濱海地區(qū)防御臺風的三道防線,而紅樹林是沖在風口浪尖的第一道海岸衛(wèi)士?!?996年,第15號超級臺風“莎莉”正面襲擊湛江,給廣東帶來1949年以來最慘重的損失,而有紅樹林的區(qū)域明顯比沒有紅樹林的區(qū)域受破壞程度小。

  自然保護區(qū)讓紅樹林面積止跌回升

  “現(xiàn)在你們看到的紅樹林比起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增多了,但是距離50年代的鼎盛期仍有一定差距?!痹S方宏說。

  據(jù)介紹,湛江紅樹林保護區(qū)建于1990年12月,1997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總面積20278.8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9200公頃,占全國的33%,廣東省的79%,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以紅樹林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qū),保存有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種類最多、分布最集中、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紅樹林。

  不過歷史上,這里的紅樹林曾被嚴重破壞。“湛江紅樹林在20世紀80年代受破壞最為嚴重,面積最少,大約5000多公頃?!痹S方宏介紹道,這是因為解放初期“大煉鋼鐵”,大量紅樹林被砍伐,而廣東“兩水一木”大力開墾魚蝦養(yǎng)殖場,也加劇了紅樹林的破壞,“那些年常常是臺風來一次,沿海的大堤就要修一次,很多沒有紅樹林的地方就算修了鋼筋水泥的大堤也一樣被破壞掉?!?/P>

  20世紀90年代,紅樹林的重要性被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湛江紅樹林開始恢復,2000年后已經(jīng)恢復到7000多公頃,并且一直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經(jīng)恢復到9200多公頃。

  湛江的情況也是廣東紅樹林的縮影。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杜堯東博士說,上世紀9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氣候變化特別是長期的人為破壞,令廣東紅樹林面積減少64%以上。目前人們開始亡羊補牢,但大部分現(xiàn)有紅樹林為次生林,高大的原始林很少,有些紅樹林,如海南海桑、紅欖李、銀葉樹等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

  而且,在一些沿海地區(qū),紅樹林依然在被不斷擴大的魚蝦養(yǎng)殖場和病蟲害破壞。比如2012年6月以來,一種名為廣州小斑螟的害蟲造成紅樹林大面積干枯。這是由于近幾年來,非法捕魚、人鳥爭食、圍海施工以及建設橋梁等人為因素,導致紅樹林周邊陸地植被面積減少,依賴陸地植被生存的昆蟲天敵也隨之消失,蟲害進而殃及紅樹林。而在高樓大廈、高速公路、工業(yè)區(qū)和填海工程的“侵略”下,深圳紅樹林消失四分之三,珍稀種類減少過半。

  在湛江,也有類似的困擾。許方宏表示,湛江擁有很長的黃金海岸,經(jīng)濟效益很高,為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很多地區(qū)需要在海岸邊開發(fā)漁場養(yǎng)殖和港口,填海造地等,與紅樹林的保護存在矛盾?!半m然在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qū)內這些都是禁止的,但上述行為還是可以在保護區(qū)周邊進行并通過水域對紅樹林造成影響,而且還有部分紅樹林沒列入自然保護區(qū)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