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縣西部,屬祁連山脈,古時為中原通向西南地區(qū)和西域等地的要沖。北魏明帝神龜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陽西行求經(jīng),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的。后來,文成公主經(jīng)日月山赴吐蕃和親形成的唐蕃古道,則一直是宋元各代甘青地區(qū)通往川藏一帶的必經(jīng)之路。
日月山唐代稱赤嶺,得名于土石皆赤,或赤地不毛。相傳當(dāng)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曾駐驛于此,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xiāng)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帝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生出長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聯(lián)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將日月寶鏡甩下赤嶺。寶鏡變成了碧波蕩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淚水則匯成了滔滔的倒淌河。后人為紀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嶺改名日月山。現(xiàn)在,日月山腳下還建有文成公主廟。
日月山雖沒有險峻的峭壁,崢嶸的奇峰,卻也有雄偉的風(fēng)姿和磅礴的氣勢。山頂有一塊刻有日月山三字的大石碑,兩個山頭日亭月亭遙相互應(yīng)。古老的日月山也記載了學(xué)淚斑斑的歷史。昔日,它一片荒蕪,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的民謠,正是日月山荒涼的生動寫照。斗轉(zhuǎn)星移,滄桑巨變,日月山悲愴的音韻早已被昂揚高亢的旋律取代了。
日月山是青海農(nóng)牧區(qū)的分界嶺。登上峰頂極目遠望,東麓是富饒美麗的湟水流域,清澈的響河水蜿蜒曲折,盤山繞嶺,滋潤著兩岸豐腴的田野,養(yǎng)育著這里勤勞的人民;而西北方便是波瀾壯闊的青海湖;西南,山巒綿亙,草原無際,帳篷點點,炊煙裊裊,數(shù)不盡的牛羊駿馬猶如五彩班駁的珍珠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滾動;距日月山40公里的西山腳下,便是聞名遐邇的倒淌河了,南面幾十公里處是奔騰咆哮的黃河和舉世矚目的龍羊峽。日月山,正是這一系列景觀的制高點,青海高原的皇冠!日月山作為藏漢人民友誼的象征,作為民族文化傳統(tǒng)見證。(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