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國天氣首頁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國天氣網(wǎng)>西藏 > 旅游氣象 > 高原之旅

藏歷年簡介

【字體:   2013-01-28 16:55:53   來源: 中國天氣網(wǎng)西藏站

                                   藏歷年簡介

    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寺僧和俗人一樣也歡慶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不過藏歷年的推算法與農(nóng)歷春節(jié)有些差異。今年藏歷年和農(nóng)歷新年(春節(jié))、相差一天;2013年藏歷新年是2013211號,春節(jié)是2013210號。

時間由來

據(jù)說,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后來,由于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開始了較為密切的交往,隨著中原文化與高原文化的交流,許多中原文化逐漸傳入西藏,其中包括歷算。后來,藏區(qū)以麥熟為新年的習(xí)慣,改為與漢族同時過年,直至今天。

準備切瑪

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制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谷斗,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jié)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谷豐登。

  “卓所切瑪”

制作卡賽

臨近節(jié)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制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面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涂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shù)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征,在節(jié)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精美的“卡賽”

 

噶莫帕瑪歷算法

相傳,西藏的歷法約始于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由前藏雅隆地方的一個名叫噶莫帕瑪?shù)娜耍鶕?jù)月亮的圓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后來人們把它稱為《噶莫帕瑪歷算法》。后來雅隆地區(qū)農(nóng)業(yè)逐漸發(fā)展,每當莊稼成熟并收獲一次后,農(nóng)民們便要舉行一次聚會慶祝豐收,年復(fù)一年,這種活動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慶祝,后被定為以麥熟為歲首的物候歷。直到現(xiàn)在西藏林芝地區(qū)秋后麥子豐收以后人們歡慶節(jié)日,還可以看到這種物候歷的延續(xù)和影響。

歷法由來

  藏歷年

公元624年,雪域又有了藏語稱為美、喀、加措(意即火、空、海)的歷法紀元。這種歷法以猴、雞等十二動物生肖紀年,排列次序與十二地支相同,每12年為一周期,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到9世紀初期,由藏族天文學(xué)家桑杰益西、堅贊貝桑等人,以內(nèi)地的夏歷和印度的時輪歷法及古老的《噶莫帕瑪》歷法為基礎(chǔ),創(chuàng)制出藏族的傳統(tǒng)歷法。它是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動物生肖來計算年、月、日的。這種與十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為一周。公元1027年印度的時輪經(jīng)被譯成藏文傳入西藏。這年天上正好是陰火兔年,藏族歷史上遂把這一年定為第一個60年周期紀元的第一年,也就是說所稱藏歷新年即從此年開始,藏族語中對1027年雅稱為第一繞迥,意為勝生年。

所謂勝生是指時輪經(jīng)中說的香拔拉的難勝法王傳法的最后一年——1026年,故將次年定為勝生年。

藏歷年距今已有970多年的歷史,它和春節(jié)基本都在同一月中,就差那么幾天。所以塔爾寺的僧伽歡度藏歷年的同時也歡度春節(jié)。從藏歷十二月中旬清掃殿堂和自己的僧舍,準備禮佛供品,做自己食用油炸果、嘉婁瑪(又稱席辮)、花卷等。二十四日晚祭灶神。藏歷同漢歷一樣也把元月定為孟春,把元月一日定為新年之始。

藏族人民所過新年節(jié)日,與漢區(qū)春節(jié)大有不同。一進入農(nóng)歷12月,家家戶戶就開始

做新年的儲備。當新年的前幾天,不管農(nóng)、牧區(qū),老少男子都要剃頭,女的要洗梳發(fā)辮。如男子留長發(fā)過年,女子不洗梳發(fā)辮過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帶有悲痛而無心梳妝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為來年的吉祥如意。從藏歷1228日起,清掃住宅上下、房屋內(nèi)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過屋內(nèi)的抽屜,清掃天花板及煙囪時需擇吉日,如3、5、7、9等。

與火有關(guān)的準備。新年前,各村寨的男子們,騎上馬到圣山或視為干凈之地的山上去,砍來柏香樹枝,馱回家來,為過年間每天向神靈煨桑的主要原料。婦女們在家釀造青稞酒或雜酒、炸各種油果、制酥油奶羔等,到 1230日午前,各戶要把清除的垃圾雜草,運到各自田間,以備大年初一早晨點燃。在家里,婦女要備好初一早晨的引火柴,使用時一點即著,以圖新年伊始諸事如意。

古突習(xí)俗

十二月二十九日進入除夕。這天,要給窗戶門相換上新布簾,在房頂插上簇新的經(jīng)幡,門前、房梁和廚房也要用白粉畫上十字符號等吉祥圖案,構(gòu)成一派喜慶的氣氛。入夜,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一頓例行的古突,類似漢族新年的團圓飯。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參果煮成的稀飯。家庭主婦在煮飯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里分別包進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誰吃到這些東西必須當眾吐出來,預(yù)兆此人的命運和心地。石頭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yù)示財運亨通。于是大家相互議論,哈哈大笑一場,掀起歡樂的高潮。

驅(qū)逐惡魔

接著,全家用糌粑捏制一個魔女和兩個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頭等殘渣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個婦女捧著魔女和殘羹剩飯跑步扔到室外,一個男人點燃一團干草緊緊相隨,口里念著:魔鬼出來,魔鬼出來!讓干草與魔女和殘羹剩飯一起燒成灰燼。同時,孩子們放起鞭炮,算是驅(qū)走惡魔,迎來了吉祥的新年。

在西藏繁多的節(jié)日中,受到群眾廣泛重視的是藏歷新年。了解西藏民間迎新年的相關(guān)傳統(tǒng)民俗,可以看出人們對過年所懷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視程度。如農(nóng)民在收割時將頭次割下的青稞留下來作為歡度新年時獻給神靈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頭道奶打出的酥油作為新年獻給菩薩的供品。男人們打完場就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潔白、美觀,每當這個時候親友鄰居們總是帶著美酒前來祝福;婦女們選擇一個風(fēng)和日麗的天氣,將自己親手紡織的氆氌拿到河邊洗滌,親友鄰居們也要捧上茶酒,祝福這家主人藏歷新年將穿上新的衣服……為迎接新年而舉行諸如此類的大小民俗活動十分繁多,無法在此一一說明。每年的臘月二十九是迎新年的最后一個也是最熱鬧的一個活動。

西藏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每年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舉行驅(qū)儀式。(日喀則地區(qū)是藏歷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區(qū)是藏歷九月三十日驅(qū)鬼。)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舉行。按古老傳統(tǒng)民間普遍都是吃完晚飯后舉行這一儀式,人們把它稱為固朵意為二十九驅(qū)鬼。它源于原始圖騰崇拜的民間宗教。在廣大藏族人民群眾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當代社會已進入高科技的年代,這種傳統(tǒng)習(xí)俗雖已在許多方面淡化或簡化,但它的主要內(nèi)容還仍存在于民間。各宗教派別舉行的這種儀式,他們雖都是從形式上借鑒民間的固朵但其內(nèi)容大都與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結(jié)合為一體。他們使用各種金剛表演舞并舉行驅(qū)魔送崇食子的儀式,藏語稱為固朵爾,意為甘九朵馬,該活動都在當日的白天舉行。

一年一度的民間固朵驅(qū)鬼儀式,人們要準備一頓十分有趣的而且非常特殊的晚餐。過去由于西藏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條件等原因,藏人的晚餐大都喜歡用青稞、糌粑等做成稀粥或者湯面片,藏語統(tǒng)稱為突巴。送鬼這天的晚餐稱為古突因為其含有九種食物,如麥片、豌豆、面疙瘩、人參果、蘿卜等。為了使這一特殊的晚餐具有濃厚的喜慶氣氛,還特別選擇不同象征意義的物品,如有的物品象征吉祥,有的象征人的個性以及性格特征等。這些具有預(yù)示性特征的食物包進面團里,同面疙瘩一起放到陶罐中煮成可口的面食。吃古突前每人手中失拿一團濕面并捏緊后揉擦自身的各個部位,嘴里還要念到:呀!在新一年的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里,我心上的苦難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氣和晦氣都請你帶到大海的對岸。然后又把粘滿疾病和晦氣的面團放到裝有形象的破陶罐中。這一切進行完畢,家庭女主人親自掌勺為大家盛飯,當有人吃出日、月、書本和佛像等形狀的食物時,人們放下手中的碗,舉起酒杯唱酒歌,向他們敬酒表示

吉祥祝福;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頭、火種和奶制品的食物時,大家對此紛紛評頭論足,夸贊他們的性格像羊毛一樣柔軟、他的意志像巖石般的堅硬,對待別人像烈火一樣熱情,他們的心靈像奶子一樣純潔;吃出包有食鹽、辣椒、瓷片、歪脖子人形狀和木炭等食物時,人們規(guī)勸他們勞動時屁股不要像食鹽般沉重,對人不能像辣椒一樣尖嘴薄舌,別像瓷片一樣好吃懶做,干活兒不能歪著脖子不行動,做人不能心太黑,并要求以上人們要用歌聲表示防患于未然;如果年青的姑娘吃出背野孩子形狀的食物時,大家哄堂大芙并提醒她們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純潔;有一種稱為斯瑪熱果的全身長滿刺的食物,誰吃出它說明此人處處傷人無法和睦相處,為此要罰酒并讓他學(xué)驢叫、狗叫等。最后每人將碗中剩下的古突倒人送鬼的破陶罐中,還要說:今天我讓你吃飽喝足之后,讓你帶走家中所有邪氣晦氣等,你必須做到頭也不回地到那遙遠的地方去。一家人在歡樂喜慶的氣氛中結(jié)束這一特別的晚餐。

飯后舉行驅(qū)鬼儀式,由一人端起裝有的破陶罐走在前頭,后面跟著的人高舉火把喊著滾出來,滾出來!把鬼驅(qū)趕到十字路口處,然后人們回到關(guān)閉的家門前,共同歌唱贊門歌:

大門就是黃金的門,

潔白的香布是天上的云;

松兒石的門檻多美麗,

如意樹的門極亮堂。

吉祥的大門朝向東,

日月的光輝照滿家;

招財引福全滿堂,

福氣上升高又高。

我們趕走家中的鬼,

邪氣晦氣全滅亡;

干干凈凈回來了,

請給我們開大門。

大門打開了,門檻內(nèi)已燃起了一堆火,從門外進來的人都要一一從火堆上越過,這時有

人向他們潑水表示邪氣都洗盡。臘月二十九日的傳統(tǒng)驅(qū)鬼儀式,就在這種極其獨特的娛樂活動中結(jié)束了。

大年三十晚上,家庭主婦要備團圓飯,與漢族的年飯相似。晚餐前,如家有僧人,由他先在經(jīng)堂里誦祝愿經(jīng)或稱祈禱經(jīng),經(jīng)備在經(jīng)堂神龕上,平放堆滿青稞、酥油,并插上象征吉祥的八寶圖木板,還要點燃酥油燈和藏香。這時全家團聚,一起用飯,晚餐時切不可少了家神的份。飯后一般喝酥油茶、青稞酒等聊天。

大年初一這天,家庭主婦起得最早。五點鐘左右就要煮一鍋羌枯,即放有糟巴、紅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給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窩里喝完羌枯,繼續(xù)蒙頭睡覺。主婦則坐在窗前等待日出,當東方晨曦初露的時節(jié),匆匆背上水桶去河邊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傳說這時的水最為圣潔、清甜,誰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許多災(zāi)難。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畢,晚輩就開始向長輩恭賀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開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在牧區(qū),主婦按照家庭成員的數(shù)目煮好羊頭,用食案捧到年齡最長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長幼的次序分發(fā)給每人一只羊頭,一把小刀。大家到著火爐一面剝羊頭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大年初一這天,一般都閉門謝客。大街冷清,人們只在家里舉行慶祝和佛事活動。元月初二開始,親朋好友開始串門拜年??腿说情T必道洛薩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貝捧起切瑪到門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巴、幾粒青棵拋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棵送進自己嘴里,感謝主人的盛情。然后入座飲酒聊天。這天起,民間藝人也四出活動,演唱藏戲折嘎。

富裕的人家提前與民間藝人說好,準時來家演唱,與客人共享。沒有得到邀請的藝人也可主動串門演唱。折嘎藝人頭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興編唱的歌詞愉悅主人,如女主人多么美麗,男主人多么睿智,新年里一定會走好運,等等,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勞。街頭和村子里,人們還舉行群眾性的歌舞和藏戲演出活動。這種相互拜訪和自娛性的文藝活動要持續(xù)三至五天,然后逐步轉(zhuǎn)入以娛神為主的佛事活動。在拉薩地區(qū)主要是參加傳昭法會,在東部昌都和北部羌塘草原,人們開始轉(zhuǎn)山朝佛,給寺廟布施上香,祈禱新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正月初一,主婦們聽見第一聲雞鳴便起來梳洗,背新年新水,到了泉邊,先將手里的藏香插于泉邊上方,并向河神(或泉神)上供,供品有酥油、奶渣、糌粑及羊毛等。背回新水,主婦便燒火、熬茶,到田間將率先準備好的雜草垃圾點燃。茶開后,到房前陽臺煨桑。在備大年初一第一碗茶時,主婦要給每個家庭成員備碗,包括去世的父母或出嫁的兄妹,茶碗里放上酥油、奶渣、白糖、餅干等食料。主婦燒茶時,要一男性隨之起床,給馬備鞍。喝茶后與全村男子騎馬到神山祈禱和煨桑,這是一支龐大的煨桑隊伍。到神山去的人,要給馬備上漂亮的鞍具,自身穿上華麗的節(jié)日盛裝。從神山回來時,騎手們要到寬廣的草地進行騎馬比賽,賽馬場上,對取得第一、二名的騎手,由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向騎手和駿馬戴上哈達和彩帶。繼而,寨里的年輕人,表演耍獅子、跳花燈、耍春牛、跳鍋莊,之后,聽著名老藝人說唱民間故事。但在這天,除了觀看集體玩耍的活動以外,人們互不走訪。從初二起,人們才開始相互走訪、拜年、請客。新年里,人們相逢的第一句話是羅桑爾讓(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寨里耍獅子、春牛、跳花燈的表演隊也是從初二開始,走訪各村寨部落.輪回表演。從初二開始,親戚好友相互登門拜年,持續(xù)三至五天。手捧吉祥斗祝福的人先是在門外高聲祝福,里面的人聽到,趕緊捧著切瑪出來,互相問候:

扎西德勒彭松措!(愿吉祥如意美滿?。?/SPAN>

阿媽巴珠工康桑!(愿女主人健康長壽?。?/SPAN>

頂多德瓦吐巴秀!(愿歲歲平安吉利?。?/SPAN>

朗央總久擁巴秀!(愿年年這樣歡聚?。?/SPAN>

拜年時,男主人雙手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瑪里的一點糌粑、青稞向天空拋灑,然后在嘴里嘗一點,祝賀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接著,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頻頻向客人敬酒。節(jié)日期間,到處都在祝福,到處都在敬酒,到處都在歌舞狂歡,不管認識不認識,不喝三碗不準通過。

藏歷初三敬奉屋脊神,這天,人們都登上各家的屋頂,把嶄新的經(jīng)幡插在屋頂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拋灑糌粑,飄動的經(jīng)幡和裊裊上升的桑煙寄托著人們的祈愿向空中傳去……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yù)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裝飾品。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民間相傳過年穿新衣有悅神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jié)伴到東面的寶瓶山和西面的藥王山,插經(jīng)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后,成群結(jié)伙在背風(fēng)向陽的地方唱歌、喝酒、談笑。

從初四起,舉行西藏最大的宗教節(jié)日——傳昭大法會。這一法會是由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1409年在拉薩發(fā)起的一次祈愿大法會延續(xù)而來的。法會期間,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萬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釋迦牟尼的佛像祈禱,并舉行格西學(xué)位的考試。除政府給僧眾發(fā)放布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傳佛教信眾也到此添燈供佛放布施,法會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后結(jié)束。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qū)的農(nóng)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耕牛的額頭上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軛上披掛著綴滿貝殼和松石的彩緞,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儼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樣。開耕之前,農(nóng)人還要從家里扛出一塊白色山石,那是去年從農(nóng)田請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農(nóng)田中央,稱為阿媽色多,意即金石頭媽媽,是莊稼的保護女神。農(nóng)人在地里煨起桑煙,插上祈福幡,趕著牛,圍繞白石耕出五條畦子。每一畦撒一種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麥、油菜籽、蠶豆等。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一處,一邊喝酒,一連唱歌,隨著酒碗的輪轉(zhuǎn),歌聲彌漫在整個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陽西沉,盡興而歸。

按傳統(tǒng)習(xí)慣,歡度藏歷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編輯: 中國天氣網(wǎng)西藏站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中國天氣網(wǎng)”。
收藏此頁】 【打印

相關(guān)新聞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幫助- 人員招聘- 客服中心- 版權(quán)聲明- 網(wǎng)站律師- 網(wǎng)站地圖- 商務(wù)合作- 廣告服務(wù)- 手機版

    客服郵箱:service@weather.com.cn 廣告服務(wù):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wù)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權(quán)所有 復(fù)制必究
    制作維護: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wù)中心、西藏自治區(qū)氣象局
    鄭重聲明:中國天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使用

    京ICP證010385-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1400134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