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國天氣首頁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國天氣網>河南 > 專題 > 專題新聞

十九大報告學習體會

【字體:   2018-04-10 11:01:09   來源: 中國天氣網河南站

十九大報告學習體會

楊蒙

(2017年12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凝心聚力、催人奮進的報告,是一個動員和激勵全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報告,具有非凡的戰(zhàn)略高度、鮮明的理論深度和強大的真理力量,是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

報告中提出的四個重要新概念,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飛躍,是中國規(guī)劃、中國方略的時代宣言,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習近平同志作的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提出了全局性、戰(zhàn)略性、前瞻性很強的行動綱領,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是的,盡管我國目前處于并仍將長期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但黨的報告莊嚴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fā)展所作的新的歷史方位的一個嶄新定位。再長的路也有終點,再遠的道也有風景。黨在新世紀作出的進入新時代的這一嶄新判斷,回應了人民大眾的關心,大大地提振了全黨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做出重大論斷:在這個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判斷,深刻揭示了我國基本國情的新特點新內涵新變化,為新時代我們黨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據。

社會矛盾的新變化,需要黨和國家工作著力點進行相應轉移。這就意味著,面對新的矛盾,黨和國家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十九大報告一個劃時代的理論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大的理論成果。這個理論思想的確立,深刻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歷史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我們黨員干部,要全面學習和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除了要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闡述,或許還需要提高站位、抬高視野,站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程中看,才更能理解這一新思想的意義。

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同志的報告,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fā)展條件,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了清晰的路線圖描繪和具體安排,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安排。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奮斗篇章,遠景不遠,讓人民群眾看到希望就在眼前,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就能實現,這是非常具有現實感召力和吸引力的!

學習十九大報告,感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透過四個重要新概念,由衷地感到十九大是一個劃時代的大會。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們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要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的新特點,深刻學習領會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建設的新要求;要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起來,滿懷信心地走進新時代、擁抱新時代、建設新時代;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持之以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為把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而積極貢獻力量。

當前氣象影視業(yè)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zhàn),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收視率大幅下滑,從而造成廣告客戶的流失,氣象影視業(yè)務也是如此。因此,面對全媒體、信息化、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如果我們不緊跟時代步伐,緊隨社會潮流,不能很好的改革來適應新形勢,我們就會落伍會,甚至被淘汰。

下面結合影視宣傳中心工作實際,就氣象影視服務業(yè)務未來發(fā)展談幾點思考:

1.氣象影視服務,不再單指電視天氣預報服務,而是在全媒體業(yè)態(tài)下的氣象服務視頻內容。

2.傳統(tǒng)電視媒體陣地不能丟失,應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影視服務的體制和機制來解決業(yè)務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3.要以資源集約國省互動為原則,強化氣象信息服務業(yè)務的資源整合,構建國家和省級一體發(fā)展、分工合理、上下集約、效益共享的業(yè)務布局,真正提高氣象影視公眾服務的品牌效應。

4.積極推動技術隊伍轉型,未來全媒體氣象服務隊伍一定是以傳媒、氣象、大數據應用與IT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隊伍。

我們將以十九精神為指導,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結合業(yè)務體制改革,圍繞集約、高效和標準化要求,推進氣象影視服務業(yè)務流程再造。整合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資源,構建滿足全媒體服務需求、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的新型全媒體一體化采編業(yè)務流程。使我省氣象全媒體服務業(yè)務逐步實現轉型發(fā)展。

編輯: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天氣網”。
收藏此頁】 【打印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幫助- 人員招聘- 客服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律師- 網站地圖- 商務合作- 廣告服務- 手機版

客服郵箱:service@weather.com.cn 廣告服務: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制作維護: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河南省氣象局
鄭重聲明:中國天氣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證010385-2號 京公網安備11041400134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050053